□苏报驻吴江区记者 王英 周悦磊
将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转化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绿色引擎”。
(资料图片)
近日,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用实际行动落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以“做好湿地保护和科普宣教”的发展目标,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正倾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新生态”品牌。
行动支部聚力生态保护,多方联合打造“鸟飞鱼跃”盛景
用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驱动生态环境治理的“绿色引擎”。近年来,同里湿地公园以支部建设为抓手,成立了“湿地守护者”行动支部,围绕《湿地保护法》,针对草本沼泽湿地、森林沼泽湿地两大重点修复任务,制定行动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对党员设岗定责,以项目化机制推动任务落实,全力推进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工作。
同时,湿地公园用活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资源,联合南京大学、英国湿地与水禽信托基金会(WWT)等国内外专业力量,加强草本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原真性”有效恢复工作。
针对不同种类动植物的生长习性,湿地公园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通过人工诱导、自然恢复,构建深水区、浅水滩地和陆地等不同地形1400亩和生态廊道500米,为302种野生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和232种鸟类提供栖息繁衍地。
党员先锋做优宣教科普,绿色发展理念播扬千家万户
“大家看到的小小芦苇,在恢复湿地生态上可起了大作用呢!”近日,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党员职工李娟正向游客讲解各类植物的“奇妙用途”。
这是湿地公园以党员先锋做优宣教科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湿地公园党员、业务骨干长期扎根宣教工作第一线,通过“我为发展献一策”活动建言献策,打造了以科研监测为支撑、以全园主题性场馆为框架、以“沉浸式”生态体验课程为填充的宣教解说体系。走出了一条“宣教科普+生态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擦亮“国”字招牌,发挥社会效益。
湿地公园大力开发本土化湿地宣教课程,与上海自然博物馆、江苏科技馆和多家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入选“世界自然基金会环境教育实务培训基地”,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注册自然学校”和“苏州湿地自然学校”的“双自然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3项、省市荣誉16项。
自2019年起,湿地公园共推出研学路线20条、举办夏令营25期、聘任“小小讲解员”8位,累计开展科普活动2000多场,线下受益人群超35万人,将绿色发展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
企地共建聚力发展共赢,生产、生活、生态实现“三生融合”
“在有风景的地方嵌入新经济”——这是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积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有效路径。
通过企地党建联学共建,湿地公园凝聚组织之力释放文旅魅力,与周边基层党组织在河道治理、人居环境、富民强村等方面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打响同里湿地生态文旅品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的“三生融合”。
在新清水港,湿地公园与白蚬湖村、肖甸湖村共同成立党员巡河服务队,开展联合巡河活动,携手做好河道管护,守护澄湖与白蚬湖的连通水道,做足澄湖生态保护。
在肖甸湖自然村,湿地公园与村党总支共同保护乡村风貌,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并开发户外休闲文旅项目和配套设施,带动村民开设民宿、农家乐8家,产生经济效益超300万元,成功实现富民增收。
今年,湿地公园还推出了“同趣同里”湿地乐游记、“探湿地 寻飞羽”长三角观鸟大赛、仲夏欢趣“同”享端午、湿地游园会等精品活动,仅上半年就已接待游客达25万人。
同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责任,牢牢把握澄湖地区协同发展和苏州创国际湿地城市契机,不断探索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新模式,力争将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典范和最“江南文化”的新生态旅游目的地。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